宋爱国:"智造"属于中国的高端机器人 | 我的十年

发布者:毕昆发布时间:2022-10-18浏览次数:693

    东南大学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研究所所长宋爱国,在力传感研究的道路上走了三十多年,用他的话说,前二十年,是埋头科研,而这十年,则是成果集中转化。从实验7号卫星机器人,到嫦娥3号月球车,再到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东南大学宋爱国团队研制的高端机器人不断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方面获得突破,改变着世界和身边。


2022年7月24日,问天实验舱与中国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对接。问天实验舱所携带的柔性太阳翼在轨成功展开,是本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的重要标志。

 东南大学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研究所所长宋爱国说:“看到柔性太阳翼成功展翅的瞬间,我内心很激动,由我们参与研制的柔性太阳翼推拉杆的推拉力测量传感器与测量仪器,为柔性太阳翼在轨成功展开,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穿越天地间,该怎样用“力”控制航天器,这个问题贯穿了宋爱国教授的科研人生。1992年,当代号为“921”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时,宋爱国正在为成为一名博士生做准备。那时的他未曾想到,此后的30年,他和团队的研究成果将助力托举中国的航天事业探月问天。

临场感机器人是一种先进的人机交互遥操作机器人。通俗地说,机器人工作在远端,人在本地。通过各种传感设备,测量人肢体的运动信息,并作为控制指令,去控制机器人的运动与操作,同时,再将机器人的视觉、力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反馈给人,实现人与机器人的深度耦合。

  这十年,是创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十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神州大地落地生根、硕果累累。也正是从十年前开始,宋爱国主持的《人机交互遥操作机器人的力觉感知与反馈技术》项目,加速进入研究成果转化阶段,致力于我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核电工程等重要领域的应用。

  宋爱国说:“只有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才能打破国际垄断,‘智造’属于中国自己的高端机器人!”

“遥操作”是月面巡视机器人的四大关键技术之一,宋爱国团队负责研制的两套地面模拟实验月面巡视机器人,2013年12月,在“嫦娥三号月面巡视器”工程任务中立下了汗马功劳。2016年9月,“天宫二号”上天,宋爱国团队研究成果成功保障了航天员在轨训练任务。2018年,《人机交互遥操作机器人的力觉感知与反馈技术》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科研成果既要实现“顶天”,又要实现“立地”。宋爱国团队紧密围绕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实现机器人在工业、服务、特种作业新领域的布局,抢占发展新赛道。

 康复机器人是宋爱国团队研究的另一个领域。2017年开始,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支持下,研制了四款上肢康复机器人。

 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康复中心,康复机器人帮助病人提高肢体能力,缩短住院时间,服务了上千名患者。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康复科主任王红星告诉记者:“通过上肢机器人,进行一些主动、助力或者是被动的训练,来促进他的上肢功能和神经肌肉的恢复。”

  患者说:“刚开始手臂没有劲,慢慢地适应,手会越来越有劲。”

近五年来,宋爱国团队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载人航天工程项目等重要课题36项,取得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学术成果。不过,在宋爱国看来,依然还有许多难点要攻克。科研,永远在路上。

 宋爱国说:“降低动态耦合误差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才能实现机器人整机的优化。希望在未来十年,我们团队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方面,做出更多的贡献。充分发挥创造力,把科研成果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生产力,把人才智力优势转化为国家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