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圆满落幕

发布者:张少华发布时间:2024-12-23浏览次数:10


12月22日,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东南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2024年度联合开放课题”重点项目交流会在南京成功举办。


图片


本次会议由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分会、东南大学器官芯片研究院主办,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江苏运动健康研究院、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承办,南京生物医药谷、东南大学医药健康行业校友会、江苏艾玮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常州悦腾欢鱼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昌科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江苏凯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镁客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协办。

图片


会议首先由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分会副主任委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陈罡教授主持,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副秘书长李红女士代表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为会议致辞。

李秘书长介绍了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的整体情况,学会旨在关注“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转化医学研究,促进跨专业、跨学科和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合作,为全省医疗卫生产业链提供高质量转化医学服务平台。她提到类器官与器官芯片技术在疾病模型、个性化治疗以及新药研发等方面都显示出令人振奋的应用潜力,希望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分会加强与其他分会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推动临床创新研究转化的跨越式和变革性进展。

本次会议共设置了3个主旨报告、3个口头报告、1个企业报告以及6个重点项目报告,内容涉及类器官与器官芯片的构建与测量、类器官样本库建设、类器官与器官芯片的疾病模型构建、类器官与器官芯片的药物评估等多个方面,为参会者提供了最新的学术信息和研究思路。


主旨报告


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尹荣教授介绍了《靶向CAF:肺癌治疗新策略》。尹荣教授团队通过单细胞技术和功能验证系统解析了CAF的关键生物学功能,并结合其异质性特点开发了多靶点联合治疗策略,包括直接清除CAF、抑制其活性及限制细胞外基质重塑等多种手段。在肺腺癌模型中,这些策略显著改善了免疫治疗响应,并在克服药物耐受方面展现出重要潜力,为肿瘤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实践依据。

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胆中心成峰教授团队介绍了《肝癌类器官构建及精准医疗临床应用》。成峰教授团队成功构建了患者来源的肝癌类器官(PLCOs)体外模型,并通过改良培养方法和高效筛查流程,大幅提高了肝癌类器官的生成效率和成功率,并使类器官保留了与原始肿瘤一致的突变和遗传特征。类器官在药物测试中的患者特异性反应与临床治疗效果相符,进一步验证了其作为预临床筛查模型的潜力,为未来肝癌个性化药物开发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新的工具和临床支持。目前团队正在开展应用晚期肝癌活检样本构建类器官模型进行HAIC化疗药物筛选的研究工作。

南京中医药大学韩欣教授带来了《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肝癌免疫微环境研究》。韩教授主要从事微纳技术驱动的中医药抗肿瘤研究,他介绍到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细胞癌(HCC)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肿瘤进展和耐药性中起着关键作用。韩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三细胞培养微流控芯片来评估HSC对HCC进展的影响。研究显示,活化的HSC导致内皮侵袭、HCC耐药和自然杀伤(NK)细胞耗竭。结合细胞因子阵列和RNA测序分析,表明铁结合蛋白 LIPOCALIN-2(LCN-2)是重塑 HCC-on-a-chip 中肿瘤微环境的关键因素。LCN-2 靶向治疗在体外 3D 仿生芯片和体内小鼠模型中均表现出强大的抗肿瘤作用,包括血管生成抑制、索拉非尼敏感性促进和 NK 细胞细胞毒性增强。韩教授的研究显示微流控平台在模拟肿瘤微环境的功能特征和开发靶向治疗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口头报告

随后口头报告环节由南京市第一医院医学检验科主任何帮顺主持。 


首先,东南大学王育乔教授介绍了《人体运动健康监测微型传感器研制》。王育乔教授专注于光电材料及器件集成的研究工作。他介绍到基于微型超级电容特性组装的微型传感器可用于监测人体运动健康。该类传感器主要通过人体运动过程中肢体对其挤压引起电容、阻抗、电流等特征信号响应。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医学科研部主任林昊详细介绍了《中大医院生物样本活库建设》。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已获批国家“人类遗传资源保藏行政许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样本库质量管理体系,目前该样本库已保藏样本29万余份,共支持30余个科室开展样本收集保藏活动,覆盖呼吸系统疾病、消化道肿瘤、妇科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等特色病种,并采用肿瘤患者来源样本构建了卵巢癌、前列腺癌、肝癌、胰腺癌等类器官模型,促进肿瘤精准治疗发展。

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疾病临床医学创新中心王璐主任介绍了《基于结直肠“正常-腺瘤-腺癌”类器官样本库的中西医结合精准防治结直肠癌研究》。南京市中医院研究团队构建了患者来源的结直肠“正常-腺瘤-腺癌”全序列类器官样本库,并围绕类器官样本库开展临床转化研究、患者个性化方案制定、中药抗癌活性评价与新药开发以及中医药防治结直肠疾病科学内涵阐释等相关研究。

企业报告


蔡司显微镜高级工程师龚雨菲介绍了《类器官和器官芯片显微成像新视野》,她提出显微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并分享了蔡司产品和服务在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研究中的应用实例,致力于为科研人员提供最新的技术支持和实践经验,助力他们在各自领域的研究取得更大突破。


重点项目报告


随后东南大学张娟教授和江苏省人民医院医疗保险处处长丁海霞主任共同主持了“东南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2024年度联合开放课题”重点项目交流会。该联合开放课题围绕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于2024年支持了6个重点项目、8个面上项目以及10个青年项目,支持通过构建体外类器官/器官芯片疾病模型,开展疾病发生发展机制、药物与微组织/器官的相互作用、重大疾病精准防治、药物新靶标发现及作用机制等研究,建设基于类器官与器官芯片技术的疾病样本与数据库,应对国际药物研发发展趋势。


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束永前主任团队的马玲主任介绍了《基于类器官和器官芯片技术的AFP阳性胃癌研究》。她介绍到AFP阳性胃癌是一种特殊且侵袭性强的胃癌,治疗难度较大,现有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类器官和器官芯片技术在疾病建模和药物筛选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为精准医学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其团队通过建立标准化的AFPGC原代组织库、类器官和器官芯片模型,探索免疫微环境特征,拟通过药物敏感性测验,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新策略。

东南大学李健教授介绍了《器官芯片综合数据库》。李健教授团队创建了国内首个器官芯片数据库(OOCDB),整合来自各种来源的器官芯片信息,包括文献,专利,药物,化合物以及多组学原始数据。OOCDB包含数十个子数据库和在线分析工具,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系统、便捷的检索和分析平台。进一步,团队通过整合知识图谱和大语言模型,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器官芯片技术相结合,形成新的综合性数据库,更好地为器官芯片的生物医药应用提供支持。

江苏省人民医院医疗保险处处长丁海霞主任介绍了《基于心脏类器官研究药物心脏毒性的作用与机制。丁海霞主任团队基于心脏类器官进行药物心脏毒性研究,分析心脏毒性药物作用机制与靶点,通过3σ原理确定高灵敏、高准确性的损伤指标;融合深度学习算法建立药物安全性评价体系并形成标准化技术。

东南大学张娟教授介绍了《基于人肝器官芯片的药物毒性评价体系与应用研究》。张娟教授团队整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经验,聚焦DILI预测方面的技术规范,并就人肝器官芯片的生物学规范、工程学规范,药物性肝损伤的毒性指标选择、测试药物集以及预测性能等方面给出了规范建议,以指导药物性肝损伤评价的人肝器官芯片技术发展。

东南大学陈早早研究员介绍了《心脏器官芯片用于疾病模型构建和药物检测》。其团队基于自主研发的器官芯片技术,评价药物对心脏器官芯片收缩振幅、频率及钙瞬变峰值的影响,在8个多月的时间内为恒瑞医药成功筛选了数百种化合物,为确定最具有功效性的候选药物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帮助。目前团队正在构建患者来源的人体心脏器官芯片系统,开展临床一致性对比研究。

最后,江苏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张梅主任介绍了《基于胰岛类器官芯片技术的1型糖尿病疾病模型构建》。她介绍到糖尿病是一种影响多个器官的复杂疾病,其团队正与东南大学合作开展1型糖尿病类器官模型构建工作,以改善对疾病机制的理解,加速新药的开发,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并最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次年会圆满落下帷幕,今后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分会将继续以类器官和器官芯片技术为基础,关注“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转化医学研究,加强跨专业、跨学科和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合作,推动该前沿技术大规模地进入到常规医学检测、药物筛选、疾病模型构建以及环境评估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