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微生理系统国际研讨会暨第七届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学术会议盛大开幕

发布者:张少华发布时间:2024-10-18浏览次数:10

10月18日,2024微生理系统国际研讨会暨第七届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学术会议在三亚盛大召开。本次会议由海南大学、东南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分会主办,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器官芯片研究院、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江苏运动健康研究院、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承办,中国毒理学学会、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分会、东南大学环境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大学三亚研究院、苏州脑空间信息研究院等协办。


会议旨在探讨器官芯片、类器官、生物医学大数据等微生理系统领域的最新研究方向,展示最新科研成果,搭建微生理系统产学研交流合作平台,共同促进我国微生理系统研究与产业发展进入新的里程。相关领域多位国内外院士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晓松,海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骆清铭,东南大学器官芯片研究院院长、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运动健康研究院院长顾忠泽,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刘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Danilo A. Tagle,TissUse Uwe Marx,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李晨钟等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会议开幕式由海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谦主持。


骆清铭院士在致辞中说,海南大学坚持与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同频共振,主动扛起以科技创新助推海南自贸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担当,学校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在全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中位于前列。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获2023年中国最好学科其中之一,希望借助此次会议,与东南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哥伦比亚大学三方更加紧密携手前行,为打造国内外领先的器官芯片技术研发及应用提供强大助力。


顾晓松院士在致辞中说,器官芯片是由干细胞科学、生物材料工程、纳米加工技术等多个前沿技术交叉集成而成。这一新兴技术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医学领域掀起一场革命。在体外构建微生理系统是一个未知领域,所有国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希望大家共同推进,助力我国在类器官与器官芯片领域的快速发展。


王红阳院士发表了题为《肝胆肿瘤类器官研究进展》的主旨演讲。她介绍了其实验室从事的肝胆肿瘤类器官培养和疾病模型建立以及精准治疗和多种疗法的进展。


骆清铭院士发表了题为《Visualizing brain-wide neuronal circuits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 with Micro-Optical Sectioning Tomography》的主旨演讲。他介绍了其团队研发的fMOST等装备对于脑神经、血管、淋巴等多种组织的高分辨率三维成像和脑空间图谱的构建,以及体外类脑模型的进展。


顾忠泽教授发表了题为《人体器官芯片与人工智能的融合》的主旨演讲。他介绍了团队近年来在类器官与器官芯片研发方面的若干进展,包括自主研发了高精度双光子3D打印系统、光子晶体细胞力显微镜;构建了多种人类细胞器官芯片模型,完成了基于器官芯片的首个新药筛选并进入临床试验等方面。并介绍了其团队和Avatarget公司所研究的芯片和装备已在中国空间站,以及多家药厂如恒瑞、齐鲁和多家三甲医院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后Danilo A. Tagle,Uwe Marx,李晨钟等顶尖学者围绕类器官与器官芯片产业作了主题演讲。


NIH的Danilo A. Tagle教授介绍了 NCATS在美国建立的四个微生理系统转化中心(TraCe MPS),这些中心旨在支持人体微生理系统/器官芯片的研究,通过监管机构的认可和工业应用,加速其在药物筛选、药理学和以及毒理学中的应用,以及美国微生理系统联盟在空间站中构建人体组织芯片以研究失重和重离子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Uwe Marx教授认为微流体、微生理、器官芯片系统改变了人类生物学的基础研究、治疗方法和个性化医疗的精度。并介绍了其团队和TissUse公司在干细胞分化技术、类器官和基于MPS平台和PBPK以及多器官融合芯片的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李晨钟教授介绍了团队专注于将光学和电化学生物传感系统小型化并嵌入基于芯片的血脑屏障(BBB)和神经元类器官系统的最新策略。这一技术可广泛的用于监测细胞、组织状态分析,以进行毒性测定的生物阻抗传感器。


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教授James Hickman、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学院教授Young-Jae Cho、瑞士伯尔尼大学教授Olivier GUENAT、日本崇城大学教授Seiichi Ishida、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Xiaoming He (Shawn)、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授Yong CHEN、美国匹兹堡大学副教授Hang Lin、波士顿大学助理教授Julia TCW、英国曼彻斯特癌症研究所Claus Jorgensen等国内外顶级学者均围绕大会主题作演讲,并与会场嘉宾互动提问。


大会还设置4个分会场,围绕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构建与测量、类器官和器官芯片与毒理学和药物开发、类器官和器官芯片与临床研究和精准医疗、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以及相关领域,开设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墙报等形式的交流。


会议得到了与会嘉宾的好评,会议结束后,多位来自医院、高校、科研院所的嘉宾与参会人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